top of page

主題2 博物館與地方史資料的可能性

  • 報名日期:即日起至2018年5月15日

  • 上課日期:2018年5月25日(五)

  • 上課時間:9:30~16:30

  • 上課地點:
  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F歷史教室(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
    交通指南

​課表

*課程若有變動,將陸續更新於本課程網站,不另公告

9:30-10:00 報到

​10:00-10:15
引言:博物館與地方史資料


│王御風  

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

  • 傳統的地方史資料在臺灣收集管理的狀況。

  • 博物館既具有總合資料平台的特性,其歷史書寫也應與時俱進。博物館建構地方史資料,有其特有的關懷與可能性

10:15-11:35
水與生活


│林孟欣  
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

│莊建華 
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專員

  • 如何保存/紀錄台江的水與人?

  • 如何保存/紀錄城市記憶與河、港、工業?

  • 有哪些類型資料?對理解臺灣發展的重要性何在?

11:35-13:10 午休

13:10-14:30

聲音資料與歷史


│盧梅芬  

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

│黃裕元  

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

  • 以史前館「音樂的慰藉: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」與臺史博聲音史料的保存為例,說明「聲音」做為歷史資料的意義?聲音資料如何收藏與運用?

14:30-14:40 休息片刻

14:40-16:00

民俗資料與文化傳承


│林正芳

   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

│陳崎
   宜蘭縣北管軒社文物普查計畫協同主持人

│溫欣琳

   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教育推廣組

  • 以蘭博的「宜蘭縣北管軒社文物普查計畫」及大溪「社頭文化學堂」為例,說明如何進行民俗文物的調查與盤點,文物對理解、記錄民俗文化的意義何在?

16:00-16:30

【總合問答交流】

博物館歷史學:

歷史資料類型與詮釋的可能性?

│王御風 

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