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課程規劃.

​課程藍圖

「博物館歷史學:知識生產、公民參與以及博物館技藝」系列課程預計於2018年4月~12月間,陸續推出五個主題課程以及一個國際論壇,課程規劃藍圖如下:

*課程及時地資訊為暫定,若有變動,將陸續更新於本課程網站,不另公告

主題1 博物館歷史學,大哉問!

2018年4月27日

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

​》詳細課表

  • 為什麼要談博物館歷史學 ?

  • 公共歷史書寫與博物館

  • 知識的多元性與公民參與

  • 博物館、歷史書寫與公民參與的關鍵概念

  • 【博物館現場】我們在博物館如何思考歷史、書寫歷史?

  • 【跨域對話】公共歷史書寫,博物館如何準備?

主題2 博物館與地方史資料的可能性

2018年5月25日

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

​​》詳細課表

  • 引言

  • 水與生活

  • 聲音資料與歷史

  • 民俗資料與文化傳承

  • 【總合問答交流】博物館歷史學:歷史資料類型與詮釋的可能性?
     

主題3 博物館如何生產歷史知識(一)蒐藏的技藝

2018年6月22日

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

​ 》詳細課表

  • 引言

  • 蒐藏、登錄的原則與意義:博物館知識生產的基本功

  • 南方澳:記憶中的漁村生活與技藝

  • 「記憶」與「歷史」如何對話?與志工協力採集「記憶」、展示「記憶」之工作實錄

  • 記憶的採集、再現與當代生活

  • 【總合問答交流】

主題4 博物館如何生產歷史知識(二)展示/展演的技藝

2018年8月17日

國立臺灣博物館

​》詳細課表

  • 引言

  • 展示與歷史書寫的可能性

  • 【博物館現場】1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街角館計畫:博物館觀點

  • 【博物館現場】2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街角館計畫:街角館觀點

  • 【跨域對話】如何協助大眾成為自己的歷史學家?街角館做為一種方法

  • 【總合問答交流】

主題5 博物館歷史學:日本經驗

2018年9月21日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

​》詳細課表

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共同舉辦,各場次由日方講師主講,另安排臺方與談人。


.引言

.歷史學與田野
.民俗紀錄影像與博物館:從孟若(Munro)的影像紀錄《愛奴的過去與現在》所見
.田野調查、影像紀錄與地域連結:什麼是二五穴?

.博物館與地域連結:「婆婆的稻田」計畫

國際論壇 地方文化為何保存?如何保存?

2018年12月15-16日

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

​》詳細議程

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共同舉辦。

  • 引言

  • 地方文化的保存:日本觀點

  • 地方文化的保存:臺灣觀點

  • 場次1 地方文化的保存:博物館怎麼做?

  • 場次2 地方文化的保存:修復師/保存科學者怎麼做?

  • 場次3 消失的地方文化保存的意義:市民參加與文化保存

  • 場次4 地方居民的地方文化保存活動

  • 論壇總結

課程規劃#1
課程規劃#2
課程規劃#3
課程規劃#4
課程規劃#5
課程規劃#6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