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課程緣起.

「博物館歷史學」2018年課程,由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與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發起。

 

有三個理由,讓我們動心起念,邀請博物館夥伴們共同規劃、參與。

 

第一,在臺灣,博物館基礎工作的獨特性與重要性,還不夠受重視。包括調查、研究、蒐藏、展示、教育等,這些工作各有原則與方法、並且應相互支援、整合,才是讓博物館具有內在動能的關鍵。博物館的目標,應該透過基礎工作的整合與運用來達成。

 

第二,經營一個知識生產、守護、分享的共有平台,是博物館的核心功能,也是開創文化公共領域的重要方法,同時,博物館也應該以培育這樣的人才為目標,這些工作的方方面面,需要更細膩的討論。

 

第三,博物館如何回應社會需求、與時俱進,建立未來取向的思維與工作方法,需要一起共同學習、對話。

 

今年,我們選擇以博物館與歷史書寫為焦點,探討博物館如何生產歷史知識、如何回應公共歷史書寫與公民參與的新課題。

 

當然,我們很清楚,臺灣博物館的現行條件並不理想。例如,大多數博物館的人事與預算窘困,需要透過爭取各種資源、發包各種短程計畫標案,來撐起博物館門面,如此,不但博物館工作內在結構支離破碎,也讓博物館人耗盡氣力在行政管理上。 但是,正因為如此,所以應該好好認識博物館實務現場,談談問題、談談理想、談談方法,跨域交流,為重要的事找出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。今年的課程,希望成為這樣的平台!!

主題藍圖:

 

主題1 │ 博物館歷史學,大哉問!

主題2 │ 博物館與地方史資料的可能性

主題3 │ 博物館如何生產歷史知識(一)蒐藏的技藝

主題4 │ 博物館如何生產歷史知識(二)展示/展演的技藝

主題5 │ 博物館歷史學:日本經驗

國際論壇 │   地方文化為何保存?如何保存?

bottom of page